like

2014年3月18日 星期二

愛玉和屠夫之子


和德國朋友H爬山時,看到路邊有人賣天然純愛玉,我買了一杯問他要不要吃吃看,長年吃素的他看了一下,搖了搖頭:「果凍全加了膠質,多半是由動物的骨骼、肌腱、皮脂熬煮的。」

「不,這是天然的,所以是植物性的。」

H說:「我爸爸是屠夫,我從小熬膠質到大,還不知道嗎?

我跟老闆娘確定了一下「天然的尚好」,指了指旁邊一包一包的愛玉籽,說:「把籽放在水裡,搓洗搓洗就會凝結成塊,不立刻吃就會出水、回復液狀。」

H試吃了一點,還蠻喜歡蜂蜜檸檬口味的愛玉。他仍然有點驚訝:「哇.....這竟然不是動物性膠質....」

我說:「你那麼討厭動物性膠質嗎?為什麼?」

「我爸爸在二次世界大戰末期,還只是個青少年,正在發育,什麼食物都沒有,餓得半死,於是他受了飢餓的驅使,沒繼續念書,選擇去當屠夫的學徒。」

「屠夫?為什麼.....?」

「因為時局再怎麼不好,屠夫永遠有點殘肉可以帶回家。」

「喔.....在非常時期,食物果然是最大的驅動力呀。」我想。

「我爸說,連年戰爭,所有食物都被運到前線了。他們只好把皮鞋煮來吃。
到後來連嚴冬也只能用厚紙板包腳,走在深雪裡,每步都是斑斑血跡。

有些地區十五六歲的青少年就被徵招上戰場。H的父親非常幸運,晚生了幾年,雖在後方挨了不少餓,但起碼沒當砲灰。

之後他爸爸一直當屠夫養家,兼開肉舖賣肉,所以戰後H度過一個用豬耳朵牛尾巴羊膝蓋熬膠質的童年,受夠這些鮮肉骨頭內臟,他倒盡胃口,早早變成一個素食者。


那場毀滅一切的戰火,驅使一個瘦弱的德國人,做了一個今後絕對不再挨餓的決定,所以二戰結束六十多年後,另一個德國人對我手中的愛玉半信半疑了起來。

照片來源 www.groupon.com.tw

沒有留言: